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張俊彥「媒體科學素養量表」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期刊

台師大研究上國際期刊 聯合知識庫建功
 
【聯合報╱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 2011.10.13 03:21 am 
 
 台師大科學教育中心團隊發表「媒體中的科學素養」研究成果斐然,為目前世界第一個利用文字檢索完成科學素養量表的研究,研究成果並登上國際知名期刊;其中團隊用來做新聞檢索分析的工具,是經日本學術單位推薦的聯合知識庫。
 
由台師大教育中心主任張俊彥率領的九人研究團隊,結合教科書和新聞最常出現的科學名詞,開發「媒體科學素養量表」,研究成果登上國際全球排名第五的期刊「Computers&Education」,並成為第二個登上「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公眾對科學了解期刊)的台灣研究代表。
 
團隊研究員曾元顯表示,研究利用文字探勘技術,準確找出教科書科學名詞在新聞媒體出現頻率的關係圖,而研究所需的完整新聞資料,則是透過聯合知識庫。曾元顯表示,國內新聞媒體目前只有聯合知識庫有完整的全文字檔,其他媒體都只提供檢索權限,團隊使用近八年,約九十萬筆新聞資料。
 
聯合線上副總經理賴健汀表示,聯合知識庫目前主要用戶為國內外公、私立圖書館、大學圖書館,因為新聞內容完整,從聯合報系創設六十年以來的民生報、經濟日報、聯合晚報和聯合報,超過一千一百萬筆資料新聞都有,「再老的新聞都能找到歷史紀錄。」
 

 
科學名詞測驗 大學生輸高一生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2011/10/12
 
台師大利用國中科學教科書的名詞索引,對照兩年內媒體資料庫的90多萬筆新聞中,篩選出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並設計50題讓國一、高一及大二生測驗,結果發現,高一平均答對37.4題,大學生32.8題,國一僅27.2題,高中生表現優於大學生。
 
台師大科學教育中心主任張俊彥指出,國外針對大眾科學素養的研究,都是按照學歷分布,學歷越高、答對的題數越多,但台灣的研究結果大不同,高一生表現優於大二生,平均多答對4.6題。
 
張俊彥分析,由於採用國中教科書中的科學名詞,加上高一生剛經歷國中基測,熟悉國中課程,因此測驗成績明顯優於其他兩個年齡層;大學生則是因為經歷過高中分組,進大學後,對科學名詞逐漸生疏,以致分數不如高中生。至於國一生才剛剛進入國中,課程都還沒上完,分數低可以理解。
 
仔細分析50題的內容,生物與地球科學的題目最多,分別是22題與19題,物理與化學僅有6題與3題。張俊彥表示,各領域的題數完全按照資料庫的關鍵字出現次數來分布;這顯示新聞中出現生物與地科的頻率最高勻。
 
張俊彥根據研究結果建議,未來國中與高中課程可以調整,加強新聞中最常出現的內容與詞彙,畢竟不是所有學生都要當科學家,而且多數的內容未來根本不會用到;不如試著增加未來常接觸的名詞,加強課程內容,讓科學教育可以更實用。
 
這項研究也登上國際期刊,首度採用教科書比對媒體資料庫來歸納關鍵字的研究方法,更獲得國際期刊的肯定。
 


媒體科學詞彙 生物、地科最常見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2011/10/12  

新聞報導中最常出現的科學詞彙有哪些?據台師大篩選90多萬筆新聞後發現,天氣、醫療等類別的新聞最容易出現,例如颱風、土石流、天氣、基因、蛋白質等,都是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
 
台師大科學教育中心主任張俊彥指出,這是學術界首度嘗試將媒體的資料庫對照教科書的索引詞彙,經過電腦篩選後發現,天災新聞與醫療新聞最常出現科學詞彙,可分別歸類於生物與地球科學。
 
根據台師大的研究顯示,地震、土石流、颱風與天氣出現頻率高,都是國中教科書中常提及的內容;另外,病毒、細菌、血糖等,出現頻率也不少,醫療新聞中頻繁出現的基因、組織、器官也是很常出現的關鍵字。張俊彥分析後發現,這些關鍵字隱藏在醫療新聞與天氣新聞,物理與化學的內容就很少出現,即使出現也都是很基本的詞彙。而從這次研發的題目當中,物理答對率最高,就能充分顯示,物理出現在新聞中都很簡單,即使國中生都可以答對。
 
張俊彥表示,這只是兩年內的媒體資料庫內容,未來考慮擴大資料庫的對照範圍,拉長至十年,以分析常會出現在新聞中的科學名詞究竟是什麼,十年前與十年後是否有區別,甚至可以作為未來國中課程綱要調整的重要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