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取才 公務員能創新?
【聯合報╱王釗洪╱大學教授(嘉縣民雄)】2012.07.17 01:51 am
一連五天,關係到十五萬名考生公職生涯的高普考,在烈日下如火如荼地進行。相信經過劇烈競爭,許多聰明勤奮的年輕人,都可以如願以償,金榜題名。
聯合報幾個月前,推出每周日、一見刊的「考公職」專欄,除了介紹各種大大小小的公職考試的類型、性質以及條列各項資訊以外,內容重心是專訪近年各項考試的狀元、榜首,提供事前準備、應考心情等的經驗分享。
筆者拜讀了幾篇考試經驗談,對於受訪狀元、榜首的苦讀經驗,有志竟成的毅力,最終脫穎而出的成就,深感欽佩。然而從這些經驗談裡,卻也發現一個現象,無法不令人憂心。
從聯合報刊登的這些佼佼者的應考經驗,印象中幾乎十有八九,他們考試的致勝關鍵都是「熟讀補習班筆記,勤作考古題」。就在上周(七月八日)的「高普考衝刺」一文中,專家也說:「往往有五到七成題目不脫考古題範圍,萬變不離其宗,絕不能因題目考過很多次就忽略。」這讓人懷疑我們的國考是以「熟記考古題」來取才。
廿一世紀是國際競爭激烈的時代,不但科技日新月異,社會也瞬息萬變,如果不能因應,就會不進則退,終被淘汰。姑不論工程、土木、水利、農業等類科的公務人員,需要有與時俱進的科技新知;財稅、勞工、經建、社福等類科的問題也都是日日推陳出新,這些領域的公務人員,又怎能秉持「古早」的思想,一成不變?就拿最需要背法條的司法、律師考試來說,難道不知今日的貪汙、行賄、詐騙、殺戮手法已經比幾年前更「魔高十丈」了?數十年前的考古題怎夠用?
看了國考經驗談,筆者終於明白,為什麼老百姓經常接觸到的第一線公務員,說好聽一點是循規蹈矩,奉公守法,卻總給人保守、陳腐的感覺,不僅不知變通,也欠缺應變能力。取才既由「考古」而來,無怪乎社會上常出現「恐龍公務員」、「恐龍法官」這些稱號了。「考古題」背多了,哪來創新、改進的能力?
為了讓國家未來主人翁的腦筋靈活一點,現在各級入學考試,幾乎都不再鼓勵死背,更不允許使用考古題了。國家公職考試還在食古不化地重複考古題,怎不令人憂心?學校教育是百年大計,國家文官制度卻稱得上是千年大計。政府感嘆人才難覓,其實人才可以不假外求,端看如何培養。要使國家進步,就從高普考試拋棄考古題開始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