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7日 星期日

澳門「威尼斯人嘉年華」 熱鬧登場

澳門「威尼斯人嘉年華」 熱鬧登場

作者: 旅遊經編輯部/洪書瑱 | 旅遊經 – 2012年5月26日 上午8:59.. .
 
 
澳門威尼斯人酒店在昨(25日) 舉行2012威尼斯人嘉年華活動的開幕儀式,也象徵著一連三天在澳門威尼斯人的人工湖畔及鐘樓一帶活動熱鬧展開,匯聚了國際音樂、美酒佳餚與各種娛樂登場。今年以「新奧爾良狂歡節」為主題,威尼斯人嘉年華特地從被稱為「Big Easy」的美國城市新奧爾良,引進爵士及藍調的音樂、洋溢著異國風情。今(26日)、明二天下午4時還是會輪番呈獻現場音樂,另外還有街頭表演、《Cabaret》及《Chicago》劇中的Bob Fosse舞蹈表演,面部彩繪、雜耍者、魔術師及各類節目同時進行,遊客可免費參與。
 
第二屆「威尼斯人嘉年華」飯店的戶外的人工湖畔一帶搖身一變,成為紐奧良狂歡節舉行場地,昨(25日)下午在音樂的響起中,也開始一點一滴蘊釀起嘉年華活動熱鬧的氣氛,在狂歡節服飾、街頭藝人等各種扮束的人群隊伍從飯店內至活動會場中遊行,遊客即使在沒有嘉年華會的裝扮,也可以跟主辦單位索取金、綠、紫三種顏色的彩珠項錬,讓自己成為嘉年華會的一份子,現場熱鬧繽紛。
 
另還有一場「濃」、「重」的音樂風情,「爵士及藍調樂大比拼」比賽,獎金總額高達港幣50萬元。吸引了多個亞太地區的爵士及藍調音樂好手參賽。除了12支決賽隊伍在威尼斯人嘉年華較勁的精彩賽況,當然還少不了真正來自新奧爾良的聲音, The Michael Foster Brass Band 及榮獲四次格萊美獎提名的Pine Leaf Boys 等傳奇音樂團體在主要舞台演出;而Dancing Statues 、及曾在足總杯決賽演出的Noise Ensemble 亦帶給觀眾難忘的極致娛樂體驗。觀眾可以在美酒樂園或座位區輕鬆欣賞表演,或在美酒樂園狂歡暢飲或體驗貢多拉之旅,小朋友也可以在飯店的兒童遊樂區玩耍,另外飯店內正在舉行「冰FUN世界」,活動時間為即日起至9月16日每天中午12時至晚上8時均可購票參觀。
 
威尼斯人澳門股份有限公司銷售及度假村市場發展副總裁白易禮(Brendon Elliott)表示,很高興「威尼斯人嘉年華」首度舉辦的「爵士及藍調樂大比拼」,晉身準決賽的12支隊伍來自世界各地,包括巴西、中國、法國、香港、印尼、韓國、澳門、菲律賓及美國等國,5/27當晚10時典禮中將公佈前三名得獎者,落實了串連各個多姿多彩娛樂節目的目的!
 
「威尼斯人嘉年華」除有一連串多姿多彩的娛樂節目,還有包括十度榮獲美國葛萊美獎的殿堂級吉他手 George Benson從(25日)開始,一連3天售票表演,以及著名樂隊Pine Leaf Boys和The Nevilles在「Mardi Gras 慈善晚宴」上表演助興。此外,還有澳門威尼斯人獨有的街頭表演,以及澳門本地樂隊「Macau School of Music Jazz Band」的特別演出。
 
整個嘉年華活動的壓軸是以紐奧良狂歡節服飾為題,今(26日)晚登場的「Mardi Gras 慈善晚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邀請了紐奧良的著名樂隊The Nevilles作為表演嘉賓。這場活動將有澳門本地以至亞洲區內的不少顯赫名人出席,內容包括現場表演、雞尾酒會及慈善拍賣,飯店業者為讓民眾亦能共襄盛舉推出慈善晚宴套票,籌得的款項將贈予澳門生態學會,澳門飯店業者將籌得款項提供一對一的配對基金。相關訊息請至澳門飯店官網查詢。更多旅遊、美食資訊歡迎上旅遊經www.travelrich.com.tw

舊金山地標 金門大橋75大壽

舊金山地標 金門大橋 75大壽(法新社舊金山26日電) 2012/5/27
 
 
 
舊金山金門大橋(GoldenGate Bridge)明天將紀念落成75週年慶。這座橘紅色大橋每年都吸引1000萬人次造訪。
 
 為慶祝金門大橋75大壽,舊金山市政府準備在濱水區舉辦大型慶祝活動,包括舞蹈、音樂、古董汽車暨機車展,並以煙火秀作為盛大結尾。
 
 然而,主辦單位擔心壽星不會在慶典活動中露臉,因為過去幾天這座大橋都被濃霧掩蓋。根據目前氣象預報,明天將會是多雲氣候。
 
 金門大橋1937年5月27日開放行人通行,翌日開放通車,是當時全球最長的懸索橋。
 
 建橋工程歷時4年,總長2.7公里,寬27公尺,橋墩高度達海拔746呎,而車輛往來的橋面距離海平面220呎。
 
 但令人遺憾的是,金門大橋也成了自殺熱門地點。「洛杉磯時報」(LA Times)報導說,根據尋獲的遺體數量,投河自殺的人數約有1600人,無法證實的案例另計。
 
 報導引述大橋管理局數據說,光是去年就有37人尋短,人數是金門大橋通車以來第4高。
(譯者:中央社蔡佳敏)
 

2012年5月23日 星期三

聯合筆記╱吾愛,我已老

聯合筆記╱吾愛,我已老
 
【聯合報╱沈佩君】 2012.05.23 01:46 am 
  
台灣的人口地圖正在迅速改變,五年後,我們將邁入高齡社會;十三年後,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光陰似箭,一是形容快,一是形容其椎心,我們準備好了嗎?
 
文化部成立前夕,首任部長龍應台情理兼具談她的「一路思索」。她是首位注意到人口結構改變的文建會主委,她看到大量退休人口是重要的人力資源,她看到他們「黃金十年」的價值;她也看到這群老人的文化寂寞,文化部要如何運用和照顧他們?
 
我們面對的是歷史從未教過我們的。「敬老」雖在「尊賢」前面,但到處充斥年齡歧視,很多老人也用社會主流價值看待自己,覺得自己是包袱。但也有越來越多中老年人,不在乎老之將至或已至,他們很忙。
 
電影「練習曲」裡的大學生畢業前夕騎車環島,因為「今天不作,一輩子就不會作了」;對許多熟齡人士而言,則是「昨天沒作,這輩子非作不可」,開始嘗試從未作過的事。有人五十歲去爬非洲第一高峰吉力馬札羅,榮總醫生高克培退休後騎車環島半月,前帽子大王戴勝通六十四歲學黑管,他的妻子五十歲學鋼琴,六十歲後學小提琴、黑管、薩克斯風。作家黃春明近六十歲時開始創作撕畫、寫童書、創立兒童劇團,七十多歲仍活力旺盛。
 
戰後嬰兒潮自去年開始步入老年,他們多數受過中高等教育,講究生活品質,自我期待也高,越來越多人準備享受老。辛勤一生,他們終於可以慢活,不慌不忙不打卡,年輕時沒空沒錢去逐夢,現在可以作了。他們即將創造全新的老人世代。
 
「吾愛,我已老」。老,可以很美很好玩,也可以很浪漫,不管政府準備好了沒有,我們自己要準備好。

【2012/05/23 聯合報】

希臘悲劇的蝴蝶效應

聯合筆記/希臘悲劇的蝴蝶效應
 
【聯合報╱張佑生】 2012.05.24 02:22 am 
  
「存在或不存在,是個大哉問」的哈姆雷特式難題,正發生在希臘身上。倘若處理不當,不僅危及歐元區的存在,連全球經濟都會遭受衝擊。
 
八大工業國領袖都表態支持希臘續留歐元區,但歐盟主管財政的執委已證實,正與歐洲央行研擬希臘一旦退出的緊急應變計畫。假如希臘終得脫離歐元區,會發生什麼事?
 
首先,希臘將重新啟用本國貨幣,預計將以一比一的匯率轉換歐元為希臘幣。但希臘幣在國際匯市將重挫,石油和其他進口物資的價格將大漲,積欠外國企業,以歐元計價的債務將更難以償還,最糟糕的情況是出現惡性通貨膨脹。唯一的受益者是希臘的出口業者,因為貨品價格將比歐元區其他國家更低。
 
希臘退出歐元區對歐盟的衝擊,各家看法不一。希臘危機從前年初開始浮現,國際社會都有心理準備,對股票、債券、匯率的衝擊已經差不多了。另一種可能是希臘退出導致國際社會對其他債台高築的歐元區國家喪失信心,一旦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的借貸成本飆高,甚至步上希臘的後塵,不僅是歐元崩盤,歐盟恐怕都會因此解體。
 
歐洲若能穩住局面,全球經濟穩定的可能性就升高,美國就業機會將增加,股市上漲,歐巴馬連任總統的機率也跟著提高。假如希臘萬劫不復,把歐洲也拖下水,導致華爾街股市崩盤,美國就業不振,白宮可能因此易主。
 
希臘蝴蝶拍打翅膀,美國發生龍捲風,這是政治學的渾沌理論。我國行政院長陳冲表示,希臘現象令人憂心。的確應該注意。
 

【2012/05/24 聯合報】

民進黨美牛政策:蓋頭鰻不知生死門

民進黨美牛政策:蓋頭鰻不知生死門
 
【聯合報╱社論】 2012.05.24 02:22 am 
 
吳淑珍曾指趙建銘是「蓋頭鰻不知生死門」。這句話現在可用在民進黨頭上,說的是美牛政策。
 
就民進黨而言,美牛政策至少牽涉五個層次:一、食品安全;二、產業衝擊;三、TIFA(台美貿易及投資架構協定);四、TPP(跨太平洋夥伴協議);五、扁政府及民進黨對美國的誠信。
 
就食品安全言,市售的香菸、檳榔尚有健康風險,但舉世迄今查無一名因食用萊克多巴胺牛肉而中毒的病例,韓日等國因此同意在明白標示後上架;關於產業衝擊,則美方已承諾「牛豬分離」,意謂台灣的豬農不受影響。有了以上的認知,民進黨反美牛,或許可煽動及利用民間的情緒,但失去了理性決策的立場。
 
在美方所說的「科學」前提下,不容美牛進口,被美國視之為「經貿問題」,於是停斷了TIFA的談判,因為TIFA也是「經貿問題」;而TIFA若談不成,自更不用說未來TPP的磋商了。尤其,TIFA是台灣關鍵性、指標性的「類FTA」,若談得成,非但台美的政經關係得以巨幅提升,對於台灣其他「類FTA」談判亦必有助益;更重要的是,倘若談不成TIFA,就更別奢望能進入美國主導的TPP,而TPP對台灣未來政經發展之重要尤是不言可喻。
 
民進黨反對美牛,其終極效應就是封殺TIFA,就是封殺TPP。如韓國總統李明博說:「FTA不是政治問題,而是生存問題。」民進黨現在做的,就是在阻擋TIFA,阻擋TPP,就是觸及了台灣的「生存問題」。
 
對民進黨自身關係最大的,則是與美國之間的誠信互動。美國方面公開宣告,陳水扁政府曾對開放美牛有承諾,但接著在蔡英文主席任內卻食言,如今到了陳菊任內更是變本加厲,將美牛指為鴆殺台灣人的毒藥,且看樣子月底將出爐的新主席也將與美國硬幹到底。如此一來,民進黨豈不因美牛問題而與美國成了「世仇」?
 
如前所述,如果舉世查無萊劑牛肉中毒之例,且採「牛豬分離政策」,再加上標示嚴管,即無阻擋美牛的理由,至少日韓等百餘國均持此類政策立場。在這種情況下,反美牛,就是反TIFA,就是反TPP;這就不是政治問題,而是生存問題。
 
民進黨必須為台灣留一條活路。回顧四年前,民進黨反ECFA,指為喪權辱國、傾中賣台;但四年後,民進黨竟靦顏改稱「概括承受ECFA」。民進黨應知,民進黨若要再執政,也非要走向TIFA、FTA及TPP不可,捨此台灣絕無生路;因而,為台灣的生存計,民進黨不可用美牛來阻擋TIFA、TPP,反而應該敦促馬政府利用寶貴的時機,早日進行;如此,倘待民進黨另日執政,尚可「概括承受」其成果;否則,若錯失時機,民進黨即使再執政,台灣亦恐已不可為矣。
 
民進黨不可再如此短視。執政時宣示「不抱美國大腿抱誰的」,下野卻連TIFA、TPP也不屑一顧。這種執政時想要台灣活,下野後卻不顧台灣死活的政黨,不會獲得盟友的信任,極易被北京掐住罩門,也必會被台灣人民看破手腳。這是短線操作,不是一個永續經營的政黨所應為。
 
民進黨在野要想到仍有回朝時。不能在朝大力推動石化業,在野又反過來大力摧毀石化業,如此,待民進黨另日回朝執政,台灣的石化業已受重創。同理,當美牛在食品安全、產業影響及標示嚴管等皆得到對應處理,民進黨即沒有理由再以美牛去卡住TIFA及TPP,因為那對台灣會有致命性的後果。民進黨不宜再有傷口灑鹽、刀口舔血的操作,不能只見到當前「民氣可欺」,要想到未來民進黨及台灣將如何活下去;亦即不能只知反馬嗆馬,不問台灣的未來,難道台灣的未來不是民進黨的未來?
 
憂時憂國,我們願對民進黨提出三個善意的警告:一、不要再狂打「一國兩區」,如果連北京都接受這是「長期以來台灣在法律層面對兩岸關係所持基本態度」,則只要固守中華民國憲法即可,何必自毀憲法?二、民進黨與美國之間的誠信關係必須修補重建,不要與美國成為「世仇」;三、TIFA、TPP不要阻擋,應全力促成。總之,一味仇中反美及反自由化、全球化,那是毀台傷國之舉,民進黨不可做不知死活的蓋頭鰻。
 
至於馬政府,倘若確認食品安全、產業衝擊與標示嚴管皆已盡到最大可能的治理責任;則應回過頭來請教民進黨,為何仍要以美牛卡住TIFA?民進黨願不願對TIFA之遲誤或破局向台灣人民負責?
 
馬總統在就職演說中,明白標舉將以高雄為「自由經濟示範區」;民進黨切勿反對,而應共襄盛舉。如果能以高雄「自由經濟示範區」為試點,加入TIFA、TPP,進而將台灣建設為「自由經濟貿易島」;則另日民進黨執政,即可「概括承受」,一如民進黨宣示若執政將「概括承受」ECFA。
 

【2012/05/24 聯合報】
 

2012年5月20日 星期日

歐債危機有無民主解藥

歐債危機有無民主解藥
 
 
【聯合報╱社論】2012.05.20 02:04 am
 
與法國大選同日舉行的希臘國會選舉,法國新當選的總統歐蘭德已經成立新政府,希臘卻因得票最高的三個政黨均無力組構聯合政府,只能暫由總統指派技術官僚充任臨時內閣,等待下月重新選舉。經濟困頓的國家,社會歧見越深,政治統合便越棘手,這是命定的惡性循環。
 
希臘政府難產的時間拖得越長,人民反對撙節方案的情緒就越高漲,它無法實現償債承諾、從而退出歐元區的機會就越高。與此同時,這個懸宕與挽救的拔河過程,對全球股市及經濟的衝擊和侵蝕也會一波一波湧至。這就是所謂的「蝴蝶效應」:希臘民眾在街頭示威、擠兌、投票選舉,卻決定了遠在倫敦、紐約、乃至台北股市的漲跌;但希臘人民不是故意的,他們只是關注自己生活受到的壓縮而作出了本能的反應。
 
歐債危機其實不只是一個純粹的經濟問題,其中也包含著相當大的「政治失效」成分,從希臘的例子看來,便顯得格外清楚。無能的政府,不惜大量舉債施放福利來討好選民,掩飾自己的顢頇;等到國家破產,民怨四起,政客便又鼓動人民反對歐盟的撙節方案,並以退出歐元區當作威嚇手段。如所共見,希臘作為民主政治的發源地,現今從左到右小黨林立,卻產生不了一個有擔當、能統合的政府,豈非民主之悲?而就算希臘最後在左翼領軍下退出歐元區,這個國家是否就能走出衰敗,恐怕也還是個謎。
 
法國前總統沙克吉的失敗,則是另外一個例子。自歐債危機爆發後,沙克吉是歐洲第十一個倒台的政府,歐洲沒有一個執政黨能保住執政地位。亦即,整個歐洲不僅在「向左轉」,更陷入一種「對現狀不滿」的氛圍,各國人民對現有執政者皆不滿意。歐蘭德是否比沙克吉更善於治國,許多人表示存疑,英國媒體甚至直言歐蘭德當選對法國和歐洲都不好;但當「趕走沙克吉」成為憤怒選民的最大目標時,「下一個會不會更好」就成了次要的考量了。
 
就歐洲的問題而言,所謂的「政治失效」表現在幾方面:第一,民選的國家領導人其實不像人民想像的那麼萬能,而歐盟在建構開放的市場時對跨國金融、貿易及人才流動的影響也掌握不夠充分,兩層政府的隔閡,在快速開放中使國內較弱的部門遭到侵蝕,造成社會懸殊化而點燃民怨。第二,許多選民對民主的認識只止於投票,未伴隨其他更積極形式的討論或參與,在危機時刻更易受到民粹型或極端型政客的煽動,而節制理性型的政治人物則往往被棄若敝屣。第三,是能力與權力的斷離,擁有權力的政治菁英喜歡譁眾取寵,擁有專業知能、更依法行政的技術官僚卻只能供其差遣。只有當政局亂到不可開交,如義大利和希臘的例子,技術菁英才會被請出來收拾殘局,因為只有這些人的信用尚未被政治磨損殆盡。
 
當佛里曼數年前提出「世界是平的」的理論時,人們奉為至理名言;但今天看來,世界其實並不平坦,而是充滿崎嶇道路與深坑暗谷。尤其以歐洲各國既有的民主開放基礎,加上歐盟致力於拆除疆界、統一貨幣及制度的長年努力之後,卻因南歐若干幾國的債務問題,不僅嚴重衝擊全球經濟,更紛紛吹起「反移民」風潮,這豈非歐盟的一個嚴重警訊?
 
深一層看,歐盟作為一個超國家的統合體,手握跨國界的決策大權,但各國人民對它的認同卻極淡薄。也因此,看起來參加歐盟有利可圖時,人們急於想要加入;一旦要承擔義務或接受鞭打時,民眾對它便毫無留戀。這恐怕是歐盟作為「國上國」的先天缺憾,只是沒有想到,第一個挑戰它的,竟是民主發源地的雅典。
 
從台北看歐洲,希臘如何陷入今天的債務危機,值得大家深思;而一個四分五裂、組不成內閣的失敗民主,更值得我們警惕。
 
 
【2012/05/20 聯合報】
 

2012年5月16日 星期三

幸福的地址

向下開的櫻花
幸福的地址
也許幸福的地址,不在「野邊山高原」,甚至不在丹麥、不丹。它就在離我們最近,卻最難到達的地方。那裡,叫個性…… 
 
【王文華】
 
尋找幸福的旅程
 
「日本鐵路」(JR)的最高點,在東京西邊山梨縣的「野邊山高原」站。標高1375公尺,背景是覆蓋白雪的高山。
 
「野邊山高原」站外有個「幸福的鐘」,傳說敲了就會找到幸福。
 
我敲了。
 
160公里之外,東京「代代木上原」車站。站外有一家小書店,叫「幸福書店」。我不知道書店的傳說是什麼,但我也買了一本書。
 
因為我跟大家一樣,都在尋找幸福。
 
如果幸福的定義是優雅、細膩、便利的生活,日本人應該最幸福。羽田機場的男廁,小便池與小便池之間的牆上都有鉤子,幹嘛?
 
掛包包、放雨傘。
 
餐廳的馬桶,水箱上方是一個小洗手台。一按沖水,水流到洗手台,洗完後的髒水順勢流進水箱沖馬桶。省空間,也省水。
 
超市的貨架,備有放大鏡,體貼看不清標籤的銀髮族。
 
地鐵車廂內貼著公告,請站在博愛座旁的乘客關手機。因為電磁波,可能影響博愛座上銀髮族的心律調節器。
 
這個社會預想、並解決了生活中最細微的不便,照理說應該很快樂。
 
是嗎?
 
 
哪些國家快樂?
 
4月初,聯合國的「世界快樂報告」出爐。最快樂的國家是丹麥、芬蘭、挪威、荷蘭、加拿大。美國第11名。日本44。台灣46。
 
丹麥是長勝軍。英國萊斯特大學2006年的研究,前五名是丹麥、瑞士、澳洲、冰島、巴哈馬群島。美國排名23。日本90。 台灣68。
 
看來,日本人和台灣人,都不太快樂。
 
那丹麥的祕訣是什麼?我們可以仿效嗎?
 
丹麥社會的特色是:
 
1.寬容:率先給女性投票權、承認同性戀婚姻、將色情合法化。
 
2.平等:貧富差距小、最高所得稅68%。醫療、老年的福利好。
 
3.工作生活平衡:重視教育、尊重達人、認真工作,但年假長達六周。三成人民有做志工的習慣。
 
稅率68!光是這一點在台灣就行不通。我們會想:如果要付68%的稅,我寧願不快樂!
 
 
台灣快不快樂?
 
4月分《遠見》雜誌,做了台灣幸福感民調。台灣人給自己的幸福分數,是及格邊緣的64.2分。
 
不幸福的原因,是收入低、物價漲、前途茫茫。
 
如果有一天,物價不漲,收入增高了,會比較幸福嗎?
 
當然!但增加的程度是多少?
 
我無法預測整個社會富有後的幸福感,只能看看身旁富有的朋友。
 
他們不需要擔心物價,但有別的煩惱。
 
夫妻常吵架、孩子不聽話、身體忙壞了、憂鬱症纏身……所謂成功的人,沒比我們快樂多少。
 
但比我們強的是:他們對不快樂,比一般人有自覺,也更在乎。他們有資源和時間,用拚事業的方式,來拚快樂。
 
我也拚過,有效!但維持不了多久。
 
 
覺悟的有效期限
 
我也上山打坐、吃素、過午不食、早睡早起。睜開眼睛覺得葉子比過去更綠,世界有大雨後的清晰。下山時體會到人生無常、萬事皆空。心是一片海,情緒只是飄過海面的雲。正感覺自己煥然一新時……
 
公司一件小事又讓我破口大罵。
 
罵完立刻後悔:這不都是一場空嗎?我幹嘛這麼激動?
 
因為心雖然是海,但情緒是浪。浪受地心引力打過來,海也擋不住。
 
法師說飯要一口一口地吃,在山上我的確如此,也第一次嘗到粗茶淡飯的美味。但下山幾天後,又開始狼吞虎嚥。為什麼?因為會議要開始了、飛機要起飛了、電影要開演了……凌虐一碗飯,理由千百種。
 
小事如此,大事更不用說。
 
學習老莊,覺得《道德經》第九章講得真好:「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明知名利多了會造成傷害,但我們還繼續追求。因為總覺得自己還沒有「功成」,沒有「滿堂」。還得為員工考量,為兒子著想。況且,跟某某人比,我還是小咖!
 
一比下去,就沒完沒了。
 
聖賢的智慧,在深山的禪堂都如雷灌頂。但回到熙來攘往的現實,很容易忘記。因為一打開智慧型手機,各種資訊讓我們覺得無所不在、無所不能、非我不可、捨我其誰。山上學到的無我、無常,統統忘光。貪、瞋、癡,全力反擊。
 
為了快樂,我們禪修、禱告、閉關、內觀、壯遊、環島、請教法師、大師、醫師、上心靈成長課程、從事極限運動、到「野邊山高原」站外敲「幸福的鐘」……我們也的確從這些探索中領悟到快樂的道理。但為什麼實踐的時間,總是這麼短?追求快樂,總是知易行難?
 
會不會是這些「知識性」的探索力道太弱,不足以讓人大徹大悟。人一定要經過戲劇性的事件,特別是悲劇(車禍、癌症、親人過世……),才會覺醒?
 
但哈佛大學心理系教授Dan Gilbert研究指出:因意外而導致下半身癱瘓的人,一年後,跟中樂透的人在一年後,快樂程度竟然一樣。
 
原因是,人腦會自動「調適」,讓自己相信目前不可逆轉的處境,其實也不壞。
 
這樣說,戲劇性的事件也無法讓人改變。
 
為什麼人這麼擅於「調適」?是什麼力量,不斷把我們從「覺悟」中拉回原狀?如果心是海,情緒是浪,那個牽動潮汐的「地心引力」,到底是什麼?
 
 
人的「作業系統」
 
我猜是「個性」。
 
它決定了我們判斷、反應、言行。
 
電腦有「作業系統」,像隱藏的手,指揮複雜的機器。
 
個性,就是人的「作業系統」,默默操縱我們的心情和行為。它也隱藏,發功時,我們可能感覺到,也可能無意識。
 
禪修、禱告、閉關、內觀……讓我們暫時「關機」,讓個性這「作業系統」失靈。但大部分人無法持續「關機」,一旦再「開機」,個性就卯足全力,迅速在判斷、反應、言行上,讓我們變回原來的自己。
 
所以,春去秋來,很少人真正「改變」。年紀、知識、經驗、智慧,不斷成長,唯獨個性,幾乎維持原狀。
 
 
幸福的地址
 
這樣看來似乎很悲觀,個性快樂的人,怎樣都快樂。不快樂的,怎麼修行都沒用。
 
真的嗎?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如果個性無法改變,唯一的辦法,是「自覺」。
 
這個「自覺」,就是在閉關結束,為小事又破口大罵之後的「後悔」。
 
會後悔,就是體會到自己「知」和「行」之間的矛盾。下一次「個性」發威,會比較警惕。這當然未必能阻止破口大罵,但罵出的話,不會像上次那麼難聽。
 
這樣一次又一次,我們可以淡化個性中讓我們不快樂的成分。就像鍛鍊胸肌,靠反覆練習,把那些稜角磨平。稜角會傷到別人,但受傷最深的,永遠是自己。
 
我持續尋找快樂的地址,從1375公尺高的「野邊山高原」站,回到地下一層的台北捷運東區地下街。地下街接近忠孝敦化站那一段,叫「幸福走廊」。
 
我說:「兩旁的店都關了,真是冷清,一點幸福感都沒有。」
 
朋友說:「忠孝東路這麼吵,地下竟然有這麼清靜的地方,真是幸福!」
 
你看,這就是個性的力量!
 
所以也許幸福的地址,不在「野邊山高原」,甚至不在丹麥、不丹。它就在離我們最近,卻最難到達的地方。那裡,叫個性。
 
而幸福,並沒有通用的準則。要靠每個人了解自己的個性,然後找出一套和世界相處的方法。
 
個性正發出地心引力,對我們興風作浪。浪花讓人涼爽,也讓人窒息。載浮載沉之際,我慢慢了解:痛苦和幸福,都在同一個浪頭上。
 
 
 
【2012-05-11/聯合報/D3版/聯合副刊】

透過韓寒 重溫被遺忘的好

《觀察站》 透過韓寒 重溫被遺忘的好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 /2012-05-11

韓寒的首次台灣行,住的是台灣最頂級的W Hotel,見遍了包括馬總統在內的各類政治名人與宗教、企業領袖。然而在他的博文「太平洋的風」中,這些「大人物」紛紛退場,挑大梁的卻是計程車司機、眼鏡店老闆等「小人物」。
 
因為和馬總統握手言歡,韓寒造訪台灣的「秘密行程」不小心曝了光。韓寒此次參加的「共創兩岸和平紅利論壇」,接待的規模和陣仗相當驚人,訪問的大人物包括星雲法師、郝柏村、施明德、曹興誠、沈富雄…。
 
然而,最讓韓寒印象深刻的台灣人不是馬總統,是計程車司機王鴻松,這位把他遺失手機送到飯店,這是怎樣都安排不來的情節。因為他,雖然大陸的世博會和奧運會台灣永遠辦不起,走在臺灣街頭的韓寒卻「一點自豪感都沒有。」
 
這並非韓寒故作姿態。曾與他一起餐敘的新經典文化總編輯葉美瑤說,韓寒席間隻字不提他所看到的大人物,話題統統圍繞在台灣的平民生活。
 
在韓寒心中,台灣的「一般人」比大人物重要,人文素養、生活細節比高樓大廈、名車商場重要。他想告訴讀者,在沒有名車四處奔馳的台灣街頭,你不需要擁有「見過總統」的特權,任何一個小老百姓都有權享受平凡卻安心的生活。
 
人文素養、令人安心的自由生活,一向是台灣足以傲視華人世界的資產。面對對岸的崛起,我們卻漸漸失掉了自信。透過韓寒和大陸網友的眼睛,台灣人也許可以重新省視我們所擁有卻被遺忘的美好。
 
聯合報顧問張作錦也見到了韓寒。他在文章中記述韓寒一行人對台灣的好印象,讓台灣出席人士相視而笑,調侃互問:「我們真是那麼好嗎?」
 
離開台灣前,韓寒告訴葉美瑤:「我希望我的女兒可以來台灣受教育」。她也問自己:「我們真是那麼好嗎?」
 
希望台灣人可以一直自信下去。
 

太平洋的風 (文/韓寒)

太平洋的風
 
 (文/韓寒)

大陸八○後代表作家、青年意見領袖韓寒日前首度訪台,昨天在博客(部落格)刊出「太平洋的風」一文,敘述在台灣經歷的文化體驗,用生動的筆觸白描台灣,網友熱烈轉載討論。本報取得同意,刊出全文與讀者分享。
 

空客(編按:空中巴士)三二○降落在桃園機場。飛機的降落把我震醒。手機裡正好播放到張艾嘉的「戲雪」,這算是一首生僻的歌,陳昇寫下這樣的詞──「一九四八年,我離開我最愛的人,當火車開動的時候,北方正飄著蒼茫的雪,如果我知道,這一別就是四十餘年,歲月若能從頭,我很想說,我不走。」
 
悲歡離合 時間慢慢抹平
 
對於台灣,我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侯孝賢和楊德昌的電影裡。後來魏德聖和九把刀又加工了一下。我喜歡的作家,梁實秋,林語堂,胡適也都去了台灣,而且他們都和魯迅吵過架。當大陸窮的時候,台灣有錢,後來大陸有錢了──確切的說,是政府和小部分人有錢了,台灣又有了……。
 
戰火把同一個民族的人分隔在了海峽的兩岸,那些具體到每個家庭的悲歡離合已經被時間慢慢抹平。台北的街道的確像優客李林唱的那樣,像迷宮一樣展開在我的眼前。但是對於異鄉人,每個陌生的城市都是迷宮。在酒店住下,誠品書店就在旁邊。
 
眼鏡店熱心 哪有這種好事
 
朋友的眼鏡架壞了,於是晚上先陪著朋友去配眼鏡。我們坐計程車來到了台大附近,進了一家眼鏡店。沒有聲音酥麻的台妹,老闆親自上陣。朋友看中了一副鏡框,但要幾天以後才能取。朋友說,那算了,我在台灣只留三天,我要明天就能取的,只能去別的地方看看。這時候,讓我詫異的一幕出現了,老闆居然從櫃檯裡摸索出了一對隱形眼鏡,塞在我朋友手裡,說,實在不好意思,沒能幫上你的忙,這個送你,先用這個應急吧。連我這般總是把人往好裡想的人第一反應也是──我靠,哪有這種好事,這裡面是有什麼貓膩(編按:暗藏陰謀)吧?咱還能走出這家店的店門麼?
 
我們平安的走出了這家眼鏡店,換去了隔壁一家。那家眼鏡店承諾第二天就可以把眼鏡做好,然後那家店的老闆用朋友殘留下的鏡片臨時找了一個鏡框湊合裝了起來,告訴朋友,這個可以晚上用。這兩家只是非常普通的路邊眼鏡店,還是自己隨機找的,要不真得讓人懷疑是不是組織方安排的,目的為了讓大家增加對台灣的好感。
 
抗議遊行 陸客直喊新鮮
 
台灣的街道上有不少的小遊行和抗議橫幅,這一切對於大部分大陸遊客來說都太新鮮了,於是很多遊客守著電視機看晚上的政論節目。我媽媽去年從台灣旅遊回來,就說那裡太好玩了,領導人可以在電視裡隨便罵,比快樂大本營還要歡樂。相比之下,台灣人對這些早就習以為常。但給我留下了比馬英九先生更深印象的是王鴻松先生──他不是明星政客,也不是文人墨客。他是一個計程車司機。一天早上,我從酒店下樓,打(搭)了他的車去陽明山。到了目的地我發現把手機拉(掉)在計程車上。我沒有記下車牌號。朋友們忙著幫我聯繫計程車公司,看看能不能查到一些訊息,我也打給酒店,想讓他們查看一下監控錄影,確認車牌號。一會兒,我接到了酒店的電話,我問他們,是查到車號了麼?他們說,監控錄影裡訊息太多,還沒有查到,但是剛才有一位計程車司機開回酒店,把一個手機交給了前台,說是一位從你們這裡上車的先生遺落在車裡的…。
 
尋回手機 司機婉拒酬謝
 
說實話,我石化(編按:愣住)了。我問到了計程車司機的電話和名字,說我想酬謝你。王鴻松說,不需要啦,很正常的,小事一樁,我們都是這樣的。他告訴我,前幾天剛和幾個朋友環島開了一圈,打算過一段時間來大陸旅行。他說他開計程車就是為了能夠去更多的地方看看。末了居然還來一句:我有QQ和新浪微博的,你的號是什麼,我們可以在網上聯繫的。這頓時讓我覺得兩岸關係非常親密。接著,他繼續說,你有臉書麼?我說,大陸的互聯網沒有臉……書。他說,哦,對哦,是哦。我不和你說了,有客人了,再聯繫哦。
 
也許是我的命好,遇見的都是好人,也許是我走的膚淺,幾乎所有人都和氣。毫無疑問,如果我在台灣多停留幾天,我當然能看見他不如人意的一面,也許他硬體不夠新,也許他民粹也湧現,也許他民怨從不斷,也許他矛盾也不少。沒有完美的地方,沒有完美的制度,沒有完美的文化,在華人的世界裡,它也許不是最好的,但的確沒有什麼比它更好了。
 
官方的錯 成了民族注釋
 
這篇文章裡不想談論什麼政治和體制。作為一個從大陸來的寫作者,我只是非常失落。這些失落並不是來自於這幾天淺顯的旅行,而是一直以來的感受。我失落在我生存的環境裡,前幾十年教人兇殘和鬥爭,後幾十年使人貪婪和自私,於是我們很多人的骨子裡被埋下了這些種子;我失落在我們的前輩們摧毀了文化,也摧毀了那些傳統的美德,摧毀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摧毀了信仰和共識,卻沒有建立起一個美麗新世界,作為晚輩,我們誰也不知道能否彌補這一切,還是繼續的摧毀下去;我失落在不知道我們的後代能不能生存在一個互相理解而不是互相傷害的環境之中;我失落在作為一個寫作者,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還要不停的考慮措辭,以免哪個地方說過了線;我失落在當他人以善意面對我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居然是會不會有什麼陰謀;我失落在我們自己的文藝作品很少能夠在台灣真正流傳,而能在台灣流傳的關於我們的大多是那些歷史真相和社會批判,更讓人失落的是那些批判和揭露往往都是被我們自己買了回去,用於更加瞭解我們自己。除了利益和人與人之間的鬥爭,我們幾乎對一切都冷漠。這些冷漠和荒誕所催生的新聞都被世界各地的報紙不停的放在頭版,雖然可以說這是官方的錯,但無奈卻也成了這個民族的注釋。
 
感謝港台 庇護中華文化
 
是的,我要感謝香港和台灣,他們庇護了中華的文化,把這個民族美好的習性留了下來,讓很多根子裡的東西免於浩劫。縱然他們也有著這樣那樣的詬病。而我們,縱然我們有了麗茲卡爾頓和半島酒店,有了Gucci和LV,我們的縣長太太也許比他們最大的官員還要富有,我們隨便一個大片的製作成本就夠他們拍二、三十部電影,我們的世博會和奧運會他們永遠辦不起,但走在台灣的街頭,面對著那些計程車司機,速食店老闆,路人們,我卻一點自豪感都沒有。我們所擁有的他們都擁有過,我們所炫耀的他們的納稅人不會答應,我們所失去的他們都留下了,我們所缺少的,才是最能讓人感到自豪的。
 
文化,法制和自由是一個民族的一切,別的國家不會因為你國的富豪瘋狂搶購了超級跑車和頂級遊艇而尊敬你的國民。坐在空客三三○的機艙,飛翔在兩萬英呎的高空,一個半小時就到了上海,窗外望去,都是海水。既然我們共用著太平洋的風,就讓它吹過所有的一切。
 
 
【2012-05-11/聯合報/A4版/要聞】

2012年5月6日 星期日

超級月亮現身 較平日大14%

超級月亮現身 較平日大14%


(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6日) 2012年5月6日 下午9:03
 
「超級月亮」今晚現身,天公作美,全台都看得到。中央氣象局表示,「超級月亮」較平日所見的視覺上大約大14%,亮度增30%左右,別忘抬頭看看又大又亮的月亮,錯過要等明年。
 
 中央氣象局天文站表示,「超級月亮」不是天文學用辭,而是指月亮運行到軌道上最接近地球的「近地點」時,距離地球約35萬6000公里,較月亮距離地球平均約38萬4000公里近,月亮到達軌道的「遠地點」時,距離更可長達40萬6000公里,因為月亮到達「近地點」時,從地球看到的月亮面積也較大、較亮,因此被稱為「超級月亮」。
 
 氣象局天文站表示,「超級月亮」有週期性,平均18、19年會出現,出現後會連續幾年都有機會看見,去年3月19日就已出現過「超級月亮」,今天為這個週期出現的第2次「超級月亮」,錯過今天,明年的6月11日及2014年的8月11日,還有機會看見「超級月亮」。
 
 由於今天天氣不錯,僅花東地區雲層較多,氣象局天文站建議民眾不妨利用晚間外出散散步,看看18、19年才能見到幾次的「超級月亮」,是不是真的比平常看到的月亮還要更大、更亮。1010506
 
 

2012年5月4日 星期五

孟克「吶喊」史上天價 35億12分鐘拍出

35億12分鐘拍出 孟克「吶喊」史上天價
 
【聯合報╱編譯彭淮棟、馮克芸/綜合報導】 2012.05.04 03:46 am 
 
   
圖/聯合報提供
 
 
117年前的「吶喊」,餘音仍繚繞於世!
 
挪威畫家孟克(Edvard Munch)1895年的名作「吶喊」(The Scream),二日在紐約蘇富比拍賣會上經過激烈競標,含佣金在內的成交價高達一億一千九百九十二萬二千五百美元(約台幣卅五億零三百五十萬元),刷新世界紀錄。
 
畫作起標價四千萬美元,蘇富比原本預估可拍到八千萬美元。一開始有七人激烈競標,據說其中有美國人及中國人,後來只剩兩人,最後由一位匿名者以電話出價得標。全程歷時十二分鐘,拍賣官梅爾一邊落槌一邊表示:「世界紀錄!」
 
在此之前,拍賣價最高的畫作是佳士得拍賣公司在2010年以一億零六百五十萬美元拍出的畢卡索名作「裸體、綠葉和半身像」。
 

 
1932畢卡索畫作「裸體、綠葉和半身像」,1.065億美元。圖/Upaper提供
 
「吶喊」共有四個版本,其中三幅由挪威博物館館藏,二日拍賣的版本是唯一私人收藏品。孟克以奇特的人物造型、線條、燃燒的血紅色雲、象徵死亡的黑色,表現出現代社會的焦慮和人類的苦悶。
 
賣家是挪威商人歐森,他父親是孟克的朋友兼贊助人。歐森說,這幅畫一直陪在他的身邊,它散放出的能量和威力與時俱增。
 
蘇富比表示,二日賣出的這幅「吶喊」是四個版本中最多采多姿、也最撼人的一幅,只有這個版本由畫家親手畫上框框,以便納入他那首交代此作靈感的詩。
 
孟克描述自己當時跟兩個朋友沿路步行,那是日落時分,突然間天空一片血紅,他駐足留步,靠在一處籬笆邊,且極為疲累,他「由於滿懷焦慮而全身顫抖」,且感受到「整個大自然在大聲吶喊」。
 
倫敦一家藝術顧問公司負責人法蘭姆說,「吶喊」後來成為流行藝術的一部分,從普普藝術、好萊塢、卡通到茶杯、T恤,都能找到「吶喊」的意象。法蘭姆認為,「吶喊」和「蒙娜麗莎的微笑」是藝術史上最有名且最好認的兩幅畫像。
 

【2012/05/04 聯合報】

追悼天文學家方勵之

五四特載/追悼天文學家方勵之
 
【聯合報╱蘇曉康】 2012.05.04 04:20 am 
 
普世價值的中國先知-追悼天文學家方勵之(1936.2.12—2012.4.6)
 
離開兩個人,我們沒法描述中國的八○年代,一個是鄧小平,一個是方勵之。而隨著歲月流逝,在大歷史,或大時間概念之下,方勵之的意義會越來越超過鄧小平……
 
4月7日凌晨不到兩點,王丹從加州打來電話把我叫醒:「老方去世了!」我再也睡不著。
 
離開兩個人,我們沒法描述中國的八○年代,一個是鄧小平,一個是方勵之。這是老方走後我想到的第一個問題,而隨著歲月流逝,在大歷史,或大時間概念之下,方勵之的意義會越來越超過鄧小平。這是毫無疑問的,因為有一個眾所周知的先例:人類至今(並將永遠)記住伽利略;誰還知道當初迫害他的教皇姓啥名誰?
 
那麼就讓我從八○年代說起。
 
置身狼群的孤獨
 
我在國內沒見過老方。照例,我該叫「方老師」的,因我是晚輩;但在八○年代的「反革命」輩分上,我們算是「同輩」,於是就一口一個「老方」在海外叫起來了。八○年代有所謂「四大青年導師」,版本不一。我的版本是這四位:方勵之、溫元凱、李澤厚、金觀濤。我認識後面兩位;前面兩位,都在合肥的中國科技大學(可知它當年的厲害),我是到海外才遇見他們。
 
我跟方勵之可能相遇的一次機會,是1989年2月26日老布希在長城飯店舉行的總統告別宴會;一個選錯了時間、地點、客人的德州烤牛肉宴。我也在羅德大使邀請的「中國持不同政見者」名單上。那天傍晚,我坐輛小車往北京東郊趕去,沿途只見軍警林立、如臨大敵,我也不斷被警察攔住:「出示你的邀請函!」越接近那個飯店,攔截得越頻繁。我雖然一一過關,並最終落坐宴會席,同桌的還有另一位「青年導師」李澤厚,但是我們都不知道,那一路上瘋狂攔截的對象,只有一個方勵之,彷彿一個國家的整部機器在阻截一個人。這幅景觀,文革中都沒有出現過的,真是大開眼界。後來讀老方的回憶文字,才知道「當局採用的五大對策」:一是戒嚴截車,二是「最高特工」攔路阻截,三是「停擺公共交通」,四是陪同「散步」,五是「護送」到記者招待會。
 
在當代中國政治史上,這是具有多重意義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它測試了所謂「改革開放」的邊界,展現了中共初級的國際交往和外交禮儀的水準,也包括其社會監督控制技術──中共當年真是「小兒科」,社會監控技術也有一個「現代化」過程,也是經濟不「起飛」就沒錢去賣的。在另一端,這個事件也測試了中國異見者的承受力、公民社會的虛實。我覺得,後者其實更重要。一個極權社會的蛻化,必定導因於異見陣營的成長。當方勵之幾乎還是「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的時候,你也別指望這個體制會收斂、社會能改善。
 
老方後來好像跟我描繪過他們當時的感覺:「就像在荒野裡被一群狼圍追。」這個形容,給我印象深極了。這也是對八○年代的另一種寫照(通常的說法是「開放」)。今天,它可以擴展到國內的無數維權律師、異見知識分子、訪民,無後台的民營老闆,甚至主張復辟文革的左派們。
 
本來方勵之搞的天體物理,就是「高處不勝寒」的一門學問,所以他注定寂寞。在八九天安門運動勃興之前,老方所處的「高處不勝寒」,則已在思想和政治異議之境;尤其他寫了一封信給鄧小平建議大赦天下。他是一個科學家,本能地以科學規律質疑共產黨的意識形態,還帶了點「知識的傲慢」:
 
如愛因斯坦強調的,歐幾里得幾何學是哲學家發明的體系,它並不限於數學家,而是所有「愛智」者都應遵循的邏輯。它是各種學問的普適基礎。歐幾里德的書名是「原本」,而並非「幾何原本」。據傳,柏拉圖在他的學院門口寫著:「勿讓對幾何學無知者入內。」
 
徹底的「西化論」
 
方勵之的「前衛」,並沒有被研究中國思想史的學者所重視。他們只琢磨「五四」以來的「反傳統」思潮及其流變,也認為五四宣導的「科學與民主」過於「簡陋」,沒有承傳。其實在方勵之身上,我們恰恰可以看到「德」、「賽」兩先生的一種合體。
 
或者我們這樣說:梳理當代思潮演變,只見李澤厚的「救亡壓倒啟蒙」、金觀濤的「超穩定結構」,卻不見方勵之的「普適」論說(他不採用「普世」一詞),乃是一種殘缺的「人文」觀,有點類似在現代思想史上,只見胡適,而不見丁文江。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方勵之獨特的「西化論」。1989年4月4日,也就是天安門學運噴發兩周前,他寫了一篇紀念「五四」七十年的文章〈從北京天文台看中國民主進程〉,從利瑪竇來華開始,梳理一部三百年「科學注入史」,結論是:
 
這一段科學注入史也許有助於我們從更長的歷史背景上來理解今天的民主困境。第一,對中國的民主進程似還可以不必太悲觀,與三百年的科學注入史相比,七十年的民主注入時間雖已不短,但還不致令我們完全氣餒;第二,現代化和民主化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標準,像科學的原則和標準一樣,是普適的,無所謂「東法」或「西法」之分,只有落後與先進之分,正確與錯誤之分;第三,阻礙現代化和民主化注入中國文化的錯誤觀念,與阻礙科學注入中國文化的錯誤觀念是相似的,即各種版本的「中國特色」論。
 
這段思想,可以概括為一句方氏名言:「不存在一個所謂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就像不存在有中國特色的物理學一樣。」時至今日,「中國模式」這個怪胎終於禍害全球,我們才得以返觀方勵之的先見之明,超越了許多理論家和人文學者。
 
八○年代的方勵之,崇尚利瑪竇「以輸出普適價值觀為使命」,他直言不諱:神父利瑪竇是文化侵略者中的先驅,「稱之為『文化侵略』實質不錯。武裝侵略的目的是攻城掠地,文化侵略的目的則是在價值觀上的『攻城掠地』。利瑪竇之所以遠離故土,經印度到中國,就是堅信,他信仰的價值體系,不但適用於Macerata和義大利,也適用於印度和中國。是普適的。他的使命就是『感化異教徒使他們皈依』的普適價值觀。(在我們的領域中,universal習慣譯為『普適』而非『普世』,強調的是,其適用範圍不但包括整個世界和世人,而且超過世界和世人。)」
 
在當代中國,有誰比方勵之更「全盤西化」嗎?我因《河殤》而頗為世人詬病「全盤西化」,今得方勵之為同道而幸甚焉。抨擊「西化」,今日已成「國情特殊論」的利器;反「西化」,亦不過是種種「有中國特色」、「中國傳統」、「中國模式」的遁詞而已。反之,徹底的「西化」,亦不過是「普適化」、「普世化」、令中國匯入世界潮流、令普世價值植入中國價值體系而已。
 
方勵之不僅在「思想史」上留下痕跡,他的經驗,還關乎極權制度下「科學家」的良知問題。中國科學界在毛時代,有極其惡劣的紀錄,乃眾所周知,其洋洋大觀者,便是「兩彈之父」錢學森,論證「利用太陽能可使糧食畝產達到幾十萬斤」,對「大躍進」推波助瀾,終使四千萬農民餓斃;連始作俑者毛澤東都說「上了科學家的當」。中共當道的六十年裡,整個知識界臣服、犬儒、同謀,這部恥辱史延續至今。「科學家」可以不問善惡,不管是非,助紂為虐。
 
科學家中有「反骨」者鳳毛麟角,方勵之是佼佼者。他不僅繼承了西歐聖賢和科學巨匠如歐幾里德、柏拉圖、伽利略、利瑪竇、愛因斯坦的知識和精神,更承傳了天文界先哲們反抗羅馬教廷野蠻「天禁」的勇氣,「就觀測天文學而言,大清二百多年,就是一張無字的大白紙,遠不如元朝。海禁,天禁,文字禁。若當時有網路,也會有網路禁。禁,禁,禁──一個價值體系衰亡的前兆」,他在「自由化的八十年代」,乃開風氣之先者,勇敢地向龐大的現代極權體制挑戰,並成為中國天字第一號政治犯(在逃)。
 
從天體到地球的「人權」
 
我終於見到老方和李淑嫻,是在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他們的住所。李淑嫻熱情招待大家,老方則比較沉默。他們剛剛結束了那場舉世震驚的「大使館避難」到了海外。我不知道老方以前的性格,是隨和還是孤僻,但似乎他從此不苟言笑了,而他的文字則充滿幽默。比如,他提到中國政府要求他交一份「請求寬恕」的信,才能離開中國,那時梵蒂岡方面對他說,這種懺悔可以寫,特別是物理學家更可以寫,因為伽利略就寫過「認罪懺悔」,並表示很樂意代他草擬。
 
他們在東岸待的時間不長,老方就應聘到亞利桑那大學教書,移居土桑市去了。從此,我們只在人權組織的會議上相遇,延續二十年。流亡的方勵之,關心兩個極端:天體和地球上的人權。九○年代初,他出任紐約「中國人權」雙主席之一,我忝為理事,所以一年總要見上一面。很多年來,在帝國大廈高高在上的那個人權組織,籌款年年大幅上升,職員薪水朝大公司拉齊,卻對中國的人權狀況越來越隔膜,中國理事們也越來越坐不住,北島、王丹、劉賓雁皆先後退出。
 
方勵之也不是當陪襯的那種人。2005年初的理事會期間,他找我們幾個還沒走掉的中國理事說:人家不大樂意跟咱們玩兒,我們也別陪著。於是一眾人跟著他辭去理事,另起爐灶,慘澹經營一個捉襟見肘、只做實事的「新人權」。從那以後,我們只在網路上見面,開會討論。老方見識多、視野寬,論事洞若觀火,簡要透徹。一晃就到了2010年歲尾,我們相聚奧斯陸,用老方的話來說,是去給劉曉波「站腳助威」。
 
方勵之曾要求鄧小平釋放政治犯魏京生。他說他來奧斯陸,也是因為2010年的和平獎得主是一個「為爭取人權而服刑的政治犯」。他的科學家思路,看政治問題一針見血:一個國家GDP增加,並不自動減少NPP(政治犯數量);要使兩者「反相關」,就必須爭取人權。他的人權理念簡單清晰:「所有的人權公約,每一條的第一句話甚至第一個詞,就是『人人』、『人人如何如何』。這是非常重要的,在人權問題上,必須落實到每一個人,只要在一個人的問題上不符合人權標準,那就是違背。」我記得余英時教授有一次跟我說,儒家的「仁」的意思,不是二人,而是「人人」。
 
方勵之還講了另一面。他說宇宙有兩類物質,主體是「暗物質」,不發光;還有不到百分之五的「重子物質」,能發光。宇宙就是因為它們而有了光。即使宇宙都這樣,小小地球上的人類,假如沒人肯做那「重子物質」,便是一片黑暗。
 
暮年歷劫兩大難
 
到奧斯陸見到的老方,除了蒼老,變化不大;心直口快的李淑嫻,卻形銷骨立,完全換了一個人。大家都心知他們三年前經歷了那場「老年喪子」的大難。
 
我是2007年10月間,從老方的摯友,也是當年在北京陪伴他遭遇「狼群圍追」的林培瑞教授那裡,間接獲知這個劫難:方家小兒子方哲,在亞利桑那罹難,死於一場老人駕車闖紅燈的車禍。我有一種同病相憐的淒涼,給老方發去一個電子郵件:「災難總是猝不及防地偷襲我們……」老方無言,只默默發來他們的「祭子文」:
 
方哲寡言。但不木訥,而極喜歡運動。北大物理系同事告訴李淑嫻:「校園裡每個球場上,都看得見你的小兒子。」高大,少言,身手矯健,這些特徵被警官學校的探子注意到了,方哲在101高中畢業時,就有人來動員他報考警校。他沒有答應。保鏢專業,不是他的興趣所在。不過,哲兒時常給我們當「保鏢」,在中國,也在美國。
 
我沒見過他們這個小兒子。身高一米八七,極喜歡運動,這樣的孩子,在美國該有多少歡樂啊。祭文中披露「六四」屠殺後,方哲曾隨父母進入美國大使官邸,然而兩天之後,他又祕密離開,藏在一輛車裡開出使館,再甩掉跟蹤。此後他竟一人在家等待避難於大使館的父母達一年之久。若將老方這段敘述,放置回屠殺後北京一派白色恐怖的氛圍中去,你可以想見,一個「國家公敵」的十幾歲的兒子,竟有如此的膽魄!再讀到他爸爸寫下「離奇的車禍,或許也是他在保護媽媽爸爸」這樣的告慰,直讀得我泫然淚下。
 
從奧斯陸回到土桑市半年多後,即第二年夏天,老方突「離奇」地染上「亞利桑那山谷熱」的怪病:高燒、寒顫、劇咳、嘔吐、關節浮腫、體重驟降、全身冒出水痘樣紅斑,「人皮如鬼皮也」,而且此病無藥可治。據老方兩個月後寫「簡報」〈親歷亞利桑那山谷熱〉通告友朋,他居然是靠醫院裡一位老護士的「特殊療法」,快速發汗降溫,奇蹟般地復原了。
 
但是過了半年,約2011年底我們間接得知,遠在土桑市的老方病得很厲害,心臟功能和腎功能均衰竭,醫生發現是他服用治肺的藥引起的。我記得老方敘述罹患「山谷熱」時,說他「左肺被該菌占領一半」。難道他還沒有逃出那一劫?但是,那次他的病情又被控制住,春天開學後居然又去教書了。
 
4月6日早晨,方勵之上課臨出門時,突然倒下。這次他真的走了。在他離去的空白中我才意識到,就流亡的慘烈而言,無人可以跟方勵之、李淑嫻夫婦相比,他們承擔了沒有底線的代價。先是他們的幼子,在三十多歲的黃金年華,無端殞命;三年後,老方又遭他自述的「從深層地下湧出復仇」的細菌偷襲,雖然他以頑強的生命力搏鬥了三番,終究是上了年紀的人,把老本都賠了進去。誰又敢斷定,那細菌不是趁了老方喪子巨痛的虛弱而偷襲了他呢?
 
 
讓我借李淑嫻輓詩〈路祭哲兒〉第一段,結束這篇悼文:
 
天邊垂著亞利桑那少有的低雲,映襯著我的心。
在Pinal縣的鄉間車路,
在那令人心痛的十字路口,
在養馬場的護欄邊。
我看見那電線桿,木質的,
它的東南側,還留著撞痕。
不遠的腳下,還留著深砸下的車轍坑。
這裡,是我兒子的魂歸處;
這裡,是我兒子的滴血處;
這裡,應該還留有他最後一聲呼吸的餘音。
 

孟克的吶喊

吶喊4個版本 2幅被偷過、1幅沒眼珠
 
【聯合報╱編譯馮克芸】 2012.05.04 03:46 am
 
 
挪威畫家孟克在1893年到1910年間,曾創作過四幅同樣名為「吶喊」的畫作,在不同時間詮釋同樣的失落、痛苦、失控、掙扎等。這四幅畫構圖類似,但媒材及色彩各異。
 
第一、二幅皆創於1893年,前者用蛋彩,後者用蠟筆,都是繪於硬紙板上。有些專家說,第一幅畫的紙板背面還有草圖,且這幅畫完全掌握了孟克創作時的痛苦心理。
 
至於同年創作的第二幅「吶喊」,有些藝術史專家認為,由於有點褪色,看起來不那麼完美。
 
第三幅是以粉蠟筆創於1895年,也就是二日於紐約拍出歷來最高價的那一幅,色彩最鮮明,尤其融合了橙、藍、黃三色的漩渦狀天空,畫中人物的鼻孔則是一個藍色、一個棕色。
 
第四幅繪於十五年之後的1910年,當時第一幅「吶喊」已售出,孟克使用蛋彩繪於木板上,色澤較第三幅沉,畫中前景較空,人物只有眼窩,但無眼珠。
 
這四幅畫中,第一幅曾在1994年失竊,後來找回,在收藏在挪威奧斯陸的國立美術館;第四幅曾在2004年被竊,兩年後找回,目前收藏於挪威奧斯陸的孟克博物館。
 

 


看懂吶喊/全然的絕望 比死還要糟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2012.05.04 08:34 am
 
 
就算你不知道孟克是何方神聖、「吶喊」是幅名畫。也一定看過電影「小鬼當家」的海報或是電影「驚聲尖叫」裡的萬聖節面具…它們的原形全來自孟克的「吶喊」。
 
孟克的「吶喊」被歸類為表現主義,畫中展現一種全然絕望的情緒,跨越時空、種族與語言,讓這幅完成於1893年的傑作,呈現出一種預見未來的普世性。畫中人簡化為如骷髏般的人形,周遭的景物扭曲晃盪著,連天空與水流都把觀者的視線導引向畫中人那張吶喊中的嘴巴、摀住雙耳的大手。
 
「劍橋藝術史」評論,挪威人孟克被死亡的念頭縈繞著,「他表現的意境看起來比死還要糟!」而表現主義指涉的就是這一類把心態描繪地如此突出,乃致扭曲了事物一般面目的畫作。
 
年輕的孟克受挫於與異性交往的模式,以及失去母親與妹妹的痛苦,他總認為女人必定帶來苦難。死亡的念頭強烈地縈繞著他,類似的構圖也一再重複。現存於世的就有四個版本。受盛名之累,典藏此畫的挪威奧斯陸孟克美術館還曾遭盜匪洗劫。
 
2004年八月間,孟克美術館在開門不久後,兩名蒙面男子持槍奪下鎮館之寶孟克的「吶喊」及「聖母」兩畫。他們公然在近百名遊客面前,從牆上扯下兩幅名畫,反覆猛敲畫框、取下畫來;接著跳上館外接應的奧迪轎車,揚長而去。整個劫畫過程不到五分鐘,引發舉世震驚。
 
孟克美術館事後斥資六百四十萬美元加強保全,閉館長達十個月後才重新開放。兩年後,警方總算陸續逮捕到六名涉案者,這兩幅畫終於完璧歸趙。
 

2012年5月2日 星期三

學者稱閱讀缺失的一代可能成最愚蠢一代

學者稱閱讀缺失的一代可能成最愚蠢一代
 
北京新浪網 (2012-05-02 05:29)
"我們已經把母語教育下降為語言文字工具化的訓練,下降為對聽說讀寫的單純訓練,而每一個兒童都是一個完整的個體,在支離破碎的學習中兒童不斷被異化。"在不久前舉辦的"中國兒童閱讀論壇"上,"親近母語"創始人、著名兒童閱讀推廣人徐冬梅女士深感語文教育中閱讀的缺失不僅危害了語文本身,更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利影響。
 
每到"世界閱讀日"前後,社會輿論就開始關注青少年閱讀話題,然而,這種"應景"式的關注,並沒能提高"閱讀"的地位,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反而越發嚴重。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項調查顯示:全世界每年閱讀書籍排名第一的是猶太人,一年平均每人是64本。上海在中國排名第一,衹有8本。而中國13億人口,扣除教科書,平均每人一年讀書一本都不到。
 
一個不讀書的人是一個缺少精神力量的人。今年年初出版的《讀書》雜誌刊載了民進中央專職副主席、著名教育專家朱永新的論述:"如果把精神成長與軀體成長做個比較的話,軀體的成長更多是受遺傳和基因的影響,個體的精神成長卻不完全依靠基因和遺傳,而與後天閱讀息息相關。個體的精神發育歷程是整個人類精神發育歷程的縮影。每個個體在精神成長過程中,都要重復祖先經歷的過程。這一重復,是通過閱讀來實現的。"
 
"在學校里,閱讀要跟沒完沒了的習題做鬥爭,走出校門還要跟各種遙控器做鬥爭。"杭州天長小學副校長、著名兒童閱讀推廣人蔣軍晶說。
 
最聰明的一代可能會變成最愚蠢的一代
 
北京的硯楠已經上初三了,在她的記憶中,認認真真從頭讀到尾的課外書,大概也就是小學時讀過的《安徒生童話》和《格林童話》了。"小學高年級時忙著小升初、上各種補習班,根本沒時間看課外書,上了中學後有了手機,看書就都在網上了。"
 
硯楠的情況是當下大多數孩子的真實寫照。
 
上海針對29所小學和26所中學所做的調查顯示,小學生完成作業後,閱讀課外書的比例不到50%,初中生的這一比例為42%,他們主要閱讀的是作文書、教輔書和課本。
 
現在孩子的時間被各種輔導班、應試訓練占據著,剩下的時間用來學鋼琴、學畫畫、學舞蹈、學圍棋……
 
"有十八般武藝在身,孩子們是強大了,但這是一種孤獨的強大。"中央教科所南山附屬學校的周其星老師說。
 
因為在各種"術"的學習中,孩子們的心靈並沒有被喚醒。
 
"兒童具有靈性思維。"詩化語文教學的探索者和倡導者周益民老師說,"兒童期就是文學期,閱讀是一種對兒童天性的喚醒,好的教育要與兒童天性相結合。"
 
雖然沒有一頁一頁地看書,但是孩子們對書的內容並不是不了解。"我沒看那些名著,但是我看電視劇了,《紅樓夢》中的人物我也都知道。"硯楠說。
 
眼睛永遠沒有心走得遠。閱讀給人帶來了無限的想像空間,這是單純的視覺享受無法提供的。
 
學者們還有另一層擔心。
 
"四年級前從未完完整整讀過一本書,那么這個孩子就有可能缺乏讀完整本書的能力。"蔣軍晶說,更重要的是,這種能力是可以遷移的,遷移為對整體事物的把握能力。因此,小時候缺少閱讀完整圖書的能力,長大後可能會缺乏對整體事物、整個團隊的操控能力。"我們都說現在的孩子是聰明的一代,但是衹注重學業,正在使他們喪失更多的能力,就有可能成為愚蠢的一代。"
 
功利化不僅會毀了閱讀也會毀了孩子
 
其實,家長們並不是總反對孩子閱讀。
 
一個專門經營圖書的網站公布的調查顯示,超過七成的父母認為讀書對一個人的發展"非常重要"。然而家長在圖書的選擇上卻與孩子有較大不同:孩子最喜歡看的圖書類型是"小說"和"人文社科",而家長希望孩子看的是"科普"和"勵志"類的圖書。
 
還有一項調查顯示,近八成父母去書店衹給孩子購買與學習進度相關的教輔書或者作文集﹔訪談中,一些高年級學生表示,每逢新學期開學,老師推荐一些"較好"的教輔書受到家長們的追捧。
 
顯然,在讀書這件事上,家長的做法帶有功利色彩。
 
硯楠的書桌上擺放的書並不少,基本都是輔導書和作文選,"輔導書做題時經常用,作文選寫作文時也會用。但是,衹要不學習的時候,我肯定不會碰這些書。"硯楠說,她喜歡看的書全在手機里,可以隨時打開看兩眼。
 
"衹有'低壓迫'的閱讀才能讓孩子享受閱讀本身帶來的快樂。"周益民老師說,即使是那些孩子們非常喜歡的圖書,當妳宣稱讀了它就能提高作文成績時,孩子對它的興趣也會大打折扣。
 
其實,當孩子們可以自由閱讀並喜歡上閱讀以後,寫作能力的提高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目前,周益民老師所在的學校就有兩個學生在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分別寫出了几萬字和十几萬字的小說。
 
童話書中蘊藏著大智慧
 
讓孩子們的生活中有圖書為伴,不僅僅是語文教育和提高孩子文化素養的需要,還因為一本好的圖書本身蘊藏著寶貴的人生智慧。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上海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梅子涵教授介紹,有一本簡單的圖畫書叫《失落的一角》,主角是一個缺了一個角的圓,它覺得自己不完美,於是便想找回來。
 
它在尋找這失落一角的時候,走得慢慢的。它看到了一朵花,它走到花前面聞一聞花的味道﹔它看到了一個小甲殼蟲,便跟甲殼蟲一邊走一邊聊天兒﹔它又碰到了一衹美麗的蝴蝶,它便經歷了一段美麗的愛情。後來它終於找到失落的那一角了,它把自己拼成了一個圓。於是它走起來飛快,像一個火車一樣快,停都停不下來。它看到花,可再也聞不到了﹔看到朋友甲殼蟲,也停不下來了﹔又看到了蝴蝶,可是它跑得太快了,扑了一個空。尋找了半生的圓,卻發現還是失掉一角比較好。於是它慢慢地讓自己走到路邊停下來,然後輕輕地把好不容易找到的角放下來,它現在又可以唱了:缺掉一角真好。
 
"我讀過很多很多的兒童文學,妳要問我哪一本書沒有哲學,我簡直想不起來,因為優秀的兒童文學裡面到處有哲學,如果妳達到了比較高的閱讀水平的話,妳想看不見這個哲學都很難。"梅子涵說。
 
"世界上沒有圓滿,任何以為自己已經圓滿的其實都誤會了。這是一本很簡單的沒有多少字的兒童文學告訴我們的。"梅子涵說。
 
梅子涵教授曾多次在文章和演講中提到過斯蒂文森的詩《The lamp lighter》(點燈的人)──那個每天太陽落下後,就扛著梯子走來,把街燈點亮的李利。
 
"那些坐著喝茶的大人和孩子們,就又看見了窗外柔和的光,朦朦朧朧間,使一天的生活有了完美的心情。我們這些人,也是點燈的人,把一本本有趣也耐人尋味的書,帶到孩子們面前,讓他們興致勃勃地閱讀,朦朦朧朧間,竟然使他們一生的日子都有了方向。"梅子涵說。
 

 

手機講太久? APP軟體幫測電磁波

手機講太久? APP軟體幫測電磁波

TVBS – 2012年5月2日 下午12:51.

每天講手機會有多少電磁波影響?以色列發明一款APP軟體,可以計算每週通話長度跟電磁波輻射量,超標還會跳出警告標示,要求該戴耳機了;原本業者專為iPhone研發的軟體,在當年卻被蘋果執行長賈伯斯打回票,反而沒有上架,如今轉而搶攻Android系統,要搶攻重視電磁波危害的手機族市場。
 

接手機、講電話,有時用手機上網,甚至放口袋,其實都會被電磁波影響。民眾:「多少擔心一下,因為大家都在用,(電磁波)會影響到,我們的腦細胞、身體這些都會。」
 

TVBS記者陳宣如:「每天講手機,到底會有多少電磁波影響?現在就有免費APP幫你做計算,像如果跳出這樣的警示,就代表可能需要戴耳機了。」
 

以色列發明的APP手機電磁波輻射測量系統,裡頭可以計算每週通話長度,依照使用模式,像貼耳講話或免持,去計算輻射量,還能把家人跟朋友加入做比較,只是業者當時原本是為iPhone量身打造的軟體,現在卻只有Android系統手機才能下載,只有iPhone遲遲沒上架,原因就是當年,被蘋果執行長賈伯斯打了回票。
 

世界衛生組織證實,手機電磁波會提高罹患腦癌機率,孕婦跟14歲以下孩童影響最嚴重,想降低電磁波危害,可用耳機、多傳簡訊或擴音通話,手機也不要緊貼耳部,APP雖然會幫忙計算提醒,但減少手機使用量,恐怕才是上策。

2012年5月1日 星期二

虛擬學習研究 翻轉性別印象

以下是台灣科教界的『大咖』所做的『登上國際期刊』的『大』研究!
 
提供參考!
 
韻如
 

 
虛擬學習研究 翻轉性別印象
  
台灣立報2012/5/2【記者張舒涵台北報導】
 
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研發「小油坑虛擬野外考察系統」,運用系統進行學習研究。一般人認為男生比女生常玩3D遊戲,較熟悉介面,研究發現,同樣有3D或虛擬實境經驗的學生,女生透過此系統學習成效比男生更好。這項「反轉性別假說」的研究,今年2月登上《英國教育科技期刊》。
 
台師大科學教育中心1日發表虛擬實境野外考察系統研究報告。台灣師範大學教育中心主任張俊彥帶領研究團隊,花了3年開發一套「小油坑虛擬野外考察系統」,整合教育科學實驗室和科學知識與虛擬實境,是台灣首度運用在教學上的3D虛擬野外考察系統。
 
張俊彥說明,這套技術系統可排除氣候、地理條件、經費問題、安全限制,建構出便於學習的虛擬學習環境。學生戴起3D眼鏡、操作X-BOX,彷彿置身在雲霧繚繞的小油坑進行野外調查。
 
張俊彥帶領研究團隊針對中部某所綜合高中82名學生進行「小油坑虛擬野外考察系統」使用的學習研究調查,在男女各半的學生中,經過2堂課程教學,前測和後測的成績比較發現,同樣具有虛擬實境使用經驗的34名學生,女生學習成效比男生好,平均成績高出2分;同樣不具有虛擬實境使用經驗的48名學生中,男生學習成效則比女生好,平均成績高上將近1分。
 
張俊彥發現,一般認為高中男生因為比女生更熟悉電玩介面,在虛擬環境中推斷男生應有較佳學習效果,研究卻發現,有虛擬實境使用經驗的高中女生,表現比不具使用經驗的女生好,與同樣具有使用經驗的男生相比,女生表現也比男生好。
 
從學生學習態度來看,82名高中生中,42名由學生親自體驗「小油坑虛擬野外考察系統」使用,另外40名學生則由教師主導系統並當作教具使用。結果顯示,教師主導系統,如同一般傳統教學方式,學生學習知識的效率教高,但學生實地參與野外考察意願較低;有願意參加實際野外考察的學生中,親自體驗系統的學生,比老師主導系統學習的學生高出7人。這套系統可據不同的教學需求,鼓勵學生參與實地考察或純粹提升知識,量身打造不同的使用方式。
 
張俊彥說明,這套技術目前發展出原住民部落獵場的虛擬實境系統,未來可應用在地理、地球科學、天文等課程教學,做微觀或宏觀的學習觀察。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願意免費提供系統,讓其他學校運用於虛擬實境教學。虛擬實境將成為未來的學習趨勢,他建議家長讓孩子適度接觸3D經驗,有助於孩子面對未來的虛擬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