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1日 星期三

青年不運動 壞習慣延續一生

 青年不運動 壞習慣延續一生 
 
台灣立報2012/1/6【編譯謝雯 整理報導】
 
大學新鮮人離家讀大學時,拋在腦後的童年往事不只有媽媽的拿手菜和家裡的可愛小狗,還有定時運動的習慣。
 
據《路透》報導,專家指出,大眾應注意這種運動習慣的捨棄,因為一旦在青年時期養成不好動的習慣,這個習慣很可能會延續一輩子。
 
青年運動量普遍減少

「在青少年晚期過渡至成年人初期的這段期間,是一個人人生中體能活動減少最劇烈的時期。」加拿大安大略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研究人員馬修.關(Matthew Kwan)博士指出。
 
關博士表示,提倡運動時,多半將重點放在成人的運動量。但他表表示:「這當然很重要;不過,在那時運動量的縮減已經產生。大學這段剛成年的階段,才是我們可以確實介入的重要時刻。」
 
關博士領導一項研究,持續12年追蹤683名12至15歲的加拿大青少年。他發現,從青少年時期轉變到成年人的初期,這群受試者的運動量減少24%。
 
這份刊登在《美國預防醫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的研究顯示,運動量減少最嚴重的階段,是這群年輕人進入大學或學院之後。關博士表示,這可能是肇因於高中畢業後,青年紛紛終止過去規律的體育活動課程或練習。
 
「團體運動或校隊活動都可能在上大學後有所減少,甚至完全終止。」他解釋。對那些進入大學的學生來說,學業變得更為重要。然後社交活動也會佔據他們的空閒時間。」
 
至於在高中時期便已較不愛運動的女性,在進入大學後所減少的體育活動程度相較之下並沒有那麼大。「這可能是因為女孩們已經在青少年時期經歷了運動量減少最多的時期。」關博士說。
 
研究者將體育活動參與率的減少與諸如吸煙和飲酒過量等危險行為作比較,發現吸菸和飲酒等習慣會在剛成年的時期進入高峰,但參與體育活動的程度卻持續下降。
 
「吸菸和飲酒過量得到大眾的關注,但體育活動參與率持續下降。」他說。「這個情形從未真正好轉。當人們越來越老,只會越來越不愛動。」
 
大學設備成影響因素
美國運動醫學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CSM)專家皮瓦尼克(James Pivarnik)博士表示,絕大部分是取決於學院或大學。「你所就讀的大學是否有提供了能夠鼓勵參與團體運動、上健身中心或校內運動的基本設施?」
 
皮瓦尼克是密西根州立大學的運動心理學家,他說:「整個建築設施的環境對人們運動的喜好程度有很大的影響。」
 
皮瓦尼克積極投入ACSM所推動的「校園運動良藥」(Exercise is Medicine On Campus)計畫,該計畫目的是要在各大學和學院中推廣體育活動。他表示,在決定要就讀那所大學時,學生們其實已經對自己的體能健康做出抉擇了。
 
「這幾乎可以被視為是一種招生手段—讓我看看你們的運動設施。」他說。「這些學生大多數都面臨了環境轉變,是否提供足夠運動設施,這可能是一個選校要素。」
 
皮瓦尼克建議,要創造對體適能更友善的環境,可以學習在其它地方出現成效的模範。當然,也需要行政單位配合。「增加校園步道、改變停車場的位置、提供運動設施。」他說。「校方不能只是說:『我們需要1,500萬美元。』校方須提出改善建議。」
 
學生也要勇於提出問題。他注意到,有些大學只將體育設施保留給校隊運動員使用,而一般學生大眾根本無法接觸。他說:「我們為什麼不能使用體育設施?我們難道不能開放游泳池或跑道嗎?有些時候,這只需要溝通就行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