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7日 星期日

不僅科學家 伽利略有生意頭腦

不僅科學家 伽利略有生意頭腦

 

(中央社記者鄭傑憶羅馬27日專電)2013127 下午4:54

 

最新研究指出,伽利略不只是傑出科學家還是精明生意人,他即時發布最新發現、捍衛自己的發明,並出售幾何軍事圓規累積財富。

義大利書商馬扎伊(Emilio Mazzai)檢視伽利略(Galileo Galilei)留下的手稿後發現,這名17世紀的科學家有精明的生意頭腦。

網路媒體「調查連線」(Linkiesta)報導,伽利略把可以作圖和計算的「幾何軍事圓規」賣給王公貴族,得到豐厚收入。為了捍衛發明,他甚至控告抄襲者。

他任教於北義的巴多瓦大學(Universita di Padova)時,學生凱普拉(Baldassarre Capra)發表了1款圓規。

伽利略深感不快,向法院證明他早先發明的圓規更準確後贏得官司。凱普拉被開除學籍,所有著作被銷毀。外界也懷疑凱普拉的德國籍指導老師馬力屋斯(Simon Marius)涉及抄襲。

伽利略之後委託熟識的工匠製作圓規,並親自教授使用方式,避免再被仿冒。

161017日,伽利略用自製、稱為「眼鏡大砲」望遠鏡觀察天空後,寫下「藉著眼鏡大砲,我看到了木星周圍的3顆星」。

連著幾天觀察後,他確定發現木星的4顆衛星。他想,有精良望遠鏡的馬力屋斯可能也發現。

伽利略快馬加鞭書寫他的發現,並聯繫威尼斯出版商趕工製作。1610312日,以拉丁文書寫的56頁「星際信使」(Sidereus Nuncius)出版。

他確保了木星衛星發現者的歷史地位,500本的「星際信使」也在2周內銷售一空。

來自比薩的伽利略受邀到巴多瓦教書時,要求把薪水提高1倍,還開設課後補習班。馬扎伊說,「他的收入比當時的平均值高出許多」。1020127

2013年1月26日 星期六

科幻變科學 歐研發拖曳光束

科幻變科學 歐研發拖曳光束

 

(中央社台北27日電)2013127 下午1:14

 

美國影集「星艦迷航記」(StarTrek)的粉絲對拖曳光束(tractor beam)應該都不陌生,現在,蘇格蘭和捷克科學家已把這個構想化為現實,不過可能還要等個數年,這項技術才能有實際用途。

電視影集中,拖曳光束通常用來把太空船或其他物體,拖近至另一艘太空船發出的光源點。根據蘇格蘭聖安德魯大學(University of St. Andrews),他們已經研發出如何用光束牽引物體。

「哈芬登郵報」(Huffington Post)報導說,聖安德魯大學和捷克科技儀器協會(ISI)科學家研究出一種光學場,能用來逆轉光壓。

德國天文學家喀卜勒(Johannes Kepler1619年發現,彗星的「彗尾」會遠離發光點太陽,而聖安德魯和ISI研究團隊正企圖扭轉這個現象。

根據研究團隊發表於「自然科學光電」(NaturePhotonics)期刊的報告,他們目前已能夠在顯微層級移動細小粒子。

聖安德魯醫學院研究負責人席吉瑪(Tomas Cizmar)說,這項新科技潛力無窮。他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拖曳光束對粒子性質很『挑』,能藉此從混合物中『吸』出特定物質。比方說,總有一天,這項科技可用來分離血液中的白血球。」

科學家希望拖曳光束技術能在醫學領域發光發熱,不過他們並不期望它可用來捕捉、搬運像太空船這類的大型物體。

席吉瑪說:「很可惜,這涉及能源轉換,在顯微規模這是OK的,但若把規模放大,會產生大問題。」「這會對物體過度加熱,比方說太空梭,所以搬運星艦是不可能的。」

2012年12月21日 星期五

「末日」降臨與否由人類決定

「末日」降臨與否由人類決定

 

【聯合報╱社論】 2012.12.21 01:51 am

 

古馬雅文明預言今天十二月二十一日的黑夜來臨時,將是世界末日。雖然迄無任何科學上的證據支持馬雅曆法的末日預言,但全球各地皆有民眾驚惶、避難、儲水、儲糧,儼然出現一股「末日熱」;儘管科學家、神學家說破了嘴也未能破除迷信。然而,此次末日預言當然不是真的,卻不妨在這末日氛圍中想一想人類是怎麼糟蹋所居的地球,若真有一天「末日」降臨,應歸咎於人,是人禍。

這次末日論述源自馬雅曆法,預測二十一日太陽、地球連線會指向銀河系中心,那將是災難的緣起。馬雅曆法以每約五千年為一個周期,歷經「地」、「水」的前二周期的萬餘年後,現在的第三個「火」周期將在二十一日、節氣冬至時終了。謂屆時將經過地磁移轉等變化的黑暗七十二小時後,「提升」進入第四、更進化的「風」周期。

不只有馬雅曆法有周期轉換的說法,東方佛學也有近似的「無量劫」之說。「劫」的意思不是劫難,而是周期,由剝而復、否極泰來的周期;當然「歷劫」不是件輕鬆的事,能夠順利度過每個劫的「成、住、壞、空」的反覆生滅過程,才可能進入下個周期,進而延續地球、物種、人類的生命。

不管馬雅曆法或是東方佛學,對「末日」或「劫」的內涵、定位或認知都不是毀滅,而是周期轉換、提升及進階;但在前一個周期遞嬗進入下一個周期之際,必然會有一段檢視、煎熬期間,其後才可能騰升至下一個周期,開始下一個「劫」的輪迴。因而,在此次「末日熱」中,不該只談逃避、遁隱、自保,而應檢討人類對地球、對環境的不友善行為;否則,若真有末日,那將是人類咎由自取。要順利進入下一個「周期」,許多的檢討是必要的。

善待地球母親了嗎?當前地球最大的課題是暖化,與極端氣候加劇,幾乎是地球生成四十多億年來之最;但糟糕的是,此刻惡化的速度遠超過以前任一時點,但此刻挽救地球的力道相形之下卻是最微弱的;事態惡化至此,人們兀自利欲薰心,相關的努力都只是表面文章,敷衍虛應。

暖化造成北極海冰剩不到四百萬平方公里,約是今年融化掉的海冰近一千兩百萬平方公里的三分之一,可見情勢之險峻。當全球科學家為此憂心不已之際,俄羅斯前幾天卻大肆慶祝十五萬噸的巨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鄂畢河」號首度成功經由北極航線駛抵日本,省下過往繞經好望角、印度洋的八成油料與時間;航商的鉅額利益,哪管北極融冰,甚至期盼融越快越好。

近年來地震、海嘯頻傳,一次比一次傷害增加;各地陸續出現漢他病毒、伊波拉病毒、炭疽熱等惡性疫病,就連上世紀最可怕的黑死病「鼠疫」也再傳現蹤;再者,絕不輸給惡性疫病的威脅是糧荒,受到頻發的自然災害影響,許多國家糧食嚴重歉收,糧價飆高,搶糧、飢荒、疾病必然接踵而至;這些,都能推給天災嗎?

別以為這都是國際上的事,無涉台灣;事實是台灣的情況也糟透了,早是世界銀行直言的「災難之島」。內政部長李鴻源日前一場校園演講就直率地說,「抱歉,二○三○年交到你們手上的台灣是個爛攤子;……台灣未來生產的糧食根本養不活自己;……水資源絕對無法支撐兩千多萬人口,……莫拉克風災前一天全台鬧旱災,隔天半個台灣都泡在水裡……。」這些話不中聽,因為每件都是未善待地球母親的證據。

尤有甚者,人性泯滅了嗎?日前美國康州校園槍擊案,二十歲的凶手殺了母親、師長及學生共二十八人,凶手固然有自閉症的不適,但在連續開槍的過程,無疑地人性全然泯滅。本月稍早,台南方姓學童遭男子曾文欽殘殺,落網後還狂言「殺一人不會被判死,行凶只為吃牢飯……云云」,這豈止是泯滅人性,簡直喪心病狂。這兩件當然是極端的例子,但觀察庶民百姓生活周遭的瑣事,其中忽略人性、貪瞋癡,恐怕會多到難以數計,與前兩件雖程度有別,但性質並無二致。

讓我們仔細審視「愛」這個字,「受」字中夾「心」,用心接受,秉心以待,是此刻必須的態度。馬雅預言若有警世醒世之功,能否從第三周期浴火重生,提升、進階到第四個周期,人類應先從正心做起。

 

2012/12/21 聯合報】

2012年12月17日 星期一

朱學恆批私底下愛耍官威? 孫維新反駁:我跟你不熟

朱學恆批私底下愛耍官威? 孫維新反駁:我跟你不熟

 

NOWnews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121218 上午10:18.. .

 

21日世界末日快到了,人心是否也變的浮躁了?宅神朱學恆在17日晚間在臉書上引用一段科博館館長孫維新對於世界末日的說明影片,並指孫維新有失學者風度。在支持孫維新的網友批評時,又直指他在某場活動上耍官威,「如果你看到他耍官威還會尊敬他的話,我請你們吃牛排。」孫維新特別在臉書上做澄清,表示當天活動流程有疏失,令他很不滿。

因應末日說,孫維新特別拍攝一段    影片,說明末日說的原由,並強調當天並非人類的末日。朱學恆引用該影片,並直指孫維新沒有學者氣質。其後,朱學�指稱孫維新私底下愛耍官威,特別是11月的某場講座,更大發祭品文:如果你認識他許久還支持他,「我請你吃牛排」。

孫維新特別在臉書上回應,當天他特別放下科博館的會議,搭高鐵前往台北的講座會場。但到了會場,才發現當天並非他的個人演說,而是與名嘴謝哲青對談,主題更與他起初從主辦單位收到的通知截然不同。因此他當時很不高興。「如果您到了現場,發現自己的講題完全沒有出現,現場廣告的是另一個講題,同時講者不是您一個人,而是兩個人分享演講時間,這些「重要」的資訊沒有事先說明,您的心情會好嗎?」因此演說時心情大受影響,態度相當嚴肅。對於朱學恆指稱孫維新當時對謝哲青夫婦與主辦單位大發雷霆,他強調自己很尊敬謝哲青,並稱讚他的涵養,且未埋怨主辦單位。

最後,他坦承自己並未在「私底下」與朱學恆有接觸,且說明自己並未將科博館館長一職當作官,自己畢生致力於天文研究與推廣科普,希望各界的負面評價僅止於他自己,請不要批評科博館。

朱學恆甚至在其後的回應指稱孫維新發動學生來灌臉書,以及「歡迎提告誹謗」。不過,朱學恆當時是否在場,他本人則未回應。有趣的是,該祭品文下方有一名自稱孫維新家人的少女,聲稱自己被孫教授帶大,從沒看過他耍官威。許多鄉民期待的不是兩人之後的回應,而是朱學恆是否會依約送上牛排厚禮。

2012年10月7日 星期日

上帝粒子新發現 諾貝爾傷腦筋

上帝粒子新發現 諾貝爾傷腦筋

 

(中央社巴黎7日綜合外電報導)2012107 下午2:06

 

科學家74日宣布發現可能是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的新粒子,堪稱是半個多世紀來最偉大物理學成就。不過對9日要宣布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評審來說,卻是讓人頭疼的難題。

 

儘管這項發現具有歷史意義,但是否足以獲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又該由誰獲獎?

 

在探索「上帝粒子」的折騰旅程當中,由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達成突破。由於這個粒子無所不在卻又難以捉摸,因此稱為上帝粒子。

 

紀念英國物理學家希格斯(Peter Higgs)而命名的希格斯玻色子,是物質概念的關鍵,它解釋了粒子為何有質量。根據理論,沒有希格斯玻色子,我們所知的宇宙就不存在。

 

英國物理研究所的奈特(Peter Knight)說:「這是發現DNA的物理版。」

 

然而,74日的這項發現或許綻放煙火,但能否開得了最大獎項的大門還不得而知。

 

由於最新發現的粒子還未獲官方確認為希格斯玻色子,部分諾貝爾觀察家持保留態度。

 

新發現的粒子並非希格斯玻色子的可能性確實存在,不過很小。且若新粒子真的不是希格斯玻色子,將會是更具爆炸性的新聞。

 

事實上,1964年間,有6位物理學家在4個月期間出版了一系列這項理論的相關文章,每個人的研究都建立在其他人的成果之上。甚至連希格斯本人都坦承,造就這項理論基礎的關鍵文章,出自他人之手。

 

首先是雙雙來自比利時的布洛特(Robert Brout)和恩勒特(Francois Englert)。布洛特去年過世。

 

再來才是希格斯,他率先說出,唯有新粒子才能解釋質量的不規則性。

 

接著還有來自美國的海根(Dick Hagen)、古拉尼克(Gerry Guralnik)和英國的基伯(Tom Kibble)。

 

更複雜的地方在於,另外還有數以千計的物理學家在CERN從事研究。

 

所以問題在於,諾貝爾評審必須考量7月宣布的這項發現是否足以獲獎,即使成果還未獲得證實。

 

其次,他們必須決定該頒獎給理論派還是實驗派,還是兩方都表揚。

 

然而1個諾貝爾獎最多只能有3個得獎人,雖可包括機構,但不頒給已過世者。

 

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理論物理學教授艾里斯(John Ellis)預測,希格斯「總有一天」會獲諾貝爾獎肯定,「但不是今年,因為證據來得太晚,且還未證實新發現的粒子就是希格斯玻色子」。

 

法國原子能委員會(Atomic Energy Commission)物理學家克雷恩(Etienne Klein)則說,希格斯玻色子贏得諾貝爾獎是十拿九穩的事。

 

他呼籲評審「冒個險」,把獎頒給希格斯、恩勒特和CERN1011007

2012年9月30日 星期日

比月球還亮的大彗星 2013年劃過地球夜空!

比月球還亮的大彗星 2013年劃過地球夜空!

 

NOWnews 2012930 上午12:02.. .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近來讓每個天文迷都相當振奮的消息,就是2013年,將有顆比月亮亮上15倍的彗星飛過夜空。

 

彗星 ISON的學名為C/2012 S1(ISON),剛發現時的亮度為18.8度,目前正在木星軌到外進行,未來一年內將進入內太陽系航道,在2013年的1112月最接近地球,在北半球可清楚看到彗星劃破天際。遠離地球後,幾千萬年之後才會再次接近地球。

這顆彗星是利用俄羅斯國際科學光學監測站(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Optical Network telescope )的天文望遠鏡發現。它以拋物線軌道前進,彗星沿著這個軌道直徑直奔向太陽。這顆彗星的軌道因接近太陽,會變得特別明亮,但也可能被太陽光淹沒,而難以發現。

有些天文學家發現,C/2012 S1(ISON)的軌道與1680年的大彗星軌道相似,認為他們是從同一顆更大的彗星分裂出來的碎片。除了歷年已知的大彗星之外,軌道與C/2012 S1(ISON)相似的其它掠日彗星,都是在接近太陽時,彗星借助太陽的光與熱,讓自己的亮度增加可被看到,因此台北天文館的專家認為,C/2012 S1值得天文迷期待。

2012年9月29日 星期六

李家同談適性教育 挺能力分班

李家同談適性教育 挺能力分班

 

〔自由時報記者邱紹雯╱台北報導〕2012929 上午4:30

 

因應十二年國教強調學生的適性發展,中華適性教育發展協會昨天邀請清大榮譽教授李家同談適性教育。李家同強調,談教改前不如先把書教好,教育部推動的十二年國教,讓程度不同的學生一起受教育,這種「混材施教」的做法,將對弱勢孩子不利;他支持採能力分班的「因材施教」,學生才不會因程度落差影響學習。

「有很多孩子書老是唸不好。」李家同從台灣教育界忽視的事情談起。他說,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天資及背景知識息息相關,現行的國中教育制度卻把不同天資的孩子在同一班上課,老師用同樣的教材,要求同樣的進度,導致有些學生數學永遠在卅分以下;而現在十二年國教更要將混材施教延伸到高中去,更令人憂心。

他強調,要把程度不同的孩子都教好,必須因材施教、適性發展,先從基準點教起,尤其好的教育必須先由「前測」開始,了解學生的程度;他更強調,基本的東西不會,教再難也沒用。

他也針對弱勢學生的教育提出五項辦法,包括追蹤孩子有無進步、不吝獎勵,不是考第一名才給獎,教科書必須合乎學生程度、善用電腦、注意人文素養等。